數控系統和智能化生產大大提升了定制家具的生產效率
三維家創始人兼總裁 蔡志森
“中國制造業仍有很大的技術掣肘。但在軟件行業,三維家是領先、領跑全球的,因為我們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。我們從最底層的螺絲、沙子起構建了圖形軟件的整個大廈。在這個圖形大廈中,我們可以出家居版的AUTO CAD、家居版的3D Max。我們具備這樣的能力。”
3月5日,在廣州天河軟件園的三維家媒體溝通會上,作為創始人之一的蔡志森向現場媒體表示,目前三維家產品線已經遍及銷售端、設計端、制造端、機床端的軟件。“我們定位在家居行業,我們不離開這個行業,使它的銷售設計制造一起走向頂端。這是我們三維家的愿景和使命。”
(小標)創新應對挑戰
2012年,家居行業剛剛處在全屋定制5年黃金發展期的初期階段。新模式、新需求帶來了遠超預期的高回報率。不過新的風口,也帶來了新的挑戰——軟件上的挑戰尤其明顯。
初期行業門店端使用的軟件都是基于傳統的客戶端軟件,對于人的專業要求很高,使用過程非常麻煩,渲染圖慢、效果圖不理想。面對消費者展示的圖紙過于專業,很多消費者看不懂,信賴度不高,定制產品的溝通談單效率很低。
另一方面,客戶的設計需求不符合工廠的生產要求。比如,很多設計師為了接單,只要客戶提要求就答應,導致在工廠無法落地,出現頻繁退單、反復溝通。報價低效,出錯高,設計師人工核算每個部件的價格、再匯總,過程繁瑣易出錯,還需要工廠審核,浪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。
此外,傳統做法人工成本非常昂貴。比如,拆單師傅要求高、工資高、很難招,而且只要人工拆單,尤其是定制化訂單,靈活度非常大,一味依賴人工畫圖拆單,就不可避免會有錯誤,勢必造成招工成本高、管理成本高。
而上述難題,都成為三維家在2012年迅速崛起的機遇。目前三維家為家居行業提供4個工具,都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。比如“逛逛美家”小程序,核心是通過AR(增強現實)內容、小視頻內容、效果圖內容,跟消費者高效互動,建立信任。又比如,3D家居云設計,是通過輕量化、高可用特性,深化3D互動效果,讓設計師做家裝設計更加簡單,入門3天變專業,專業設計師更高效。而“3D家居云制造系統”,是為了把消費者的需求轉變制造業機床上的加工語言,解決行業里的兩大痛點:出錯和貨期問題。
(小標)以工業互聯網推動產業顛覆發展
對于工業互聯網,廣州無疑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城市:目前,中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落戶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武漢、重慶五大城市。而阿里云工業互聯網總部同樣落戶廣州。
對于廣州乃至國內整個家居產業而言,三維家則是一個“繞不過去”的工業互聯網企業。在廣州周邊的佛山、東莞,擁有龐大的家居產業工業群。而在廣州,則有主打工業互聯網軟件和平臺的三維家。
“我們在2012年、2013年跟這些行業的大佬們說‘云’,他們‘云里來霧里去’,他根本不知道你叫什么‘云’,憑什么我的軟件放在你‘云’上。”蔡志森向記者承認,當年將賭注壓在“云”上,是一次巨大的冒險,慶幸的是賭對了未來的方向。
在蔡志森看來,一旦工業互聯網在家居行業建立,勢必顛覆這個“跟30年前產品形態上、服務模式、本質上都沒多大的區別”的行業。在工業互聯網驅動下,新材料新工藝,軟件技術,柔性化的生產技術都會讓行業發生翻天覆地變化,打破以前在工藝上、工具上的限制。
“我要做營銷端軟件、生產端軟件、設備端軟件,做設備端很核心就是數據上云,也是設備上云,設備上云之后,我把定單數據、交易數據脫敏之后,把共性數據提取出來,最終推動行業發展。打比方,這個行業銑刀,大家如果知道應該怎么改進那把刀,一定對這個行業有巨大的驚喜。不要小看這把刀,這個刀有可能直接使板材開料效率提升1.5倍,成本降低30%。只要掌握了工業互聯網,掌握了數據,我們就能會做這樣的偉大的事情。”
(小標)以科技降低對人工依賴
“我們有非常強的圖形化能力和軟件能力,可以把兩個快速的結合,這是我們兩大優勢。”在蔡志森看來,這兩個能力是將“科技跟美的完美結合”的能力。站在家裝行業一側,三維家能將先進的軟件技術,比如“人工智能”技術研究透,然后通過搭建算法架構,把戶型圖矢量化和數據化。
但工業互聯網不同于消費互聯網,工業互聯網無時無刻需要跟實際生產緊密接觸,需要跟機床、生產機器緊密接觸。為此,研究軟件的三維家還對硬件機床頻頻“動刀子”。
“早期2015年、2016年機床廠不跟我合作,我直接幾十萬的設備買回來了,我叫工程師拆了它,拆了它把我們做了電路板把它裝上去。”蔡志森笑著說:“我想做軟件的人沒有多少像我這么狠。”
“說自豪一點,我們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一幫人,”蔡志森表示,即使到了現在要研究做施工,他和程序員也跟著施工師傅、安裝師傅天天耗在作業現場。
最終,通過三維家云制造系統,規避了人與人之之間的溝通流程,大幅度降低出錯率,門店設計出來的定制家具可以對接到工廠生產,并且能夠準確無誤地安裝上。以前做一個定制家居,一個工廠幾百、上千人去拆單,現在不需要了,門店的單子丟到工廠,工廠可能馬上就能生產了,機床能馬上動了,機床上有三維家的數控系統,生產線上的人員數量和人工成本會大大減少,這樣效率會更高,甚至可以三班倒。
三維家的數控系統,解決數控機床的瓶頸。以前工人不但要掌握機床的操作,還得懂看數控機床的機代碼,這樣的工人是很難找的,工資更高到要一萬到一萬五千塊,而且很難培養。“要使機床的操作智能化、數字化、云化,降低工人的要求,這樣整個的協同效率才能更高。”三維家一位負責人如此表示。
(小標)至愛智家爭取獨立上市
“家居等于傳統、落后、污染。我們想改變這種現狀。”三維家創始人蔡志森向記者表示,傳統家裝修行業確實是消費體驗很糟糕。家裝對于消費者而言比購買汽車更復雜。但家裝行業能否像汽車銷售一樣擁有良好的體驗呢?
在蔡志森看來這其實是可以的。“在我看來屋子就是汽車,類似歐派這種,就是汽車的總裝廠。而這個產業里最核心的技術,是工業化裝修或者裝配式裝修。”蔡志森向記者表示,三維家旗下“至愛智家”平臺就是這個總裝廠里各種技術的連接平臺。在這個連接平臺中,家居行業可以采取新材料、新工藝,彼此真正協同。
“家居產業市場的蛋糕非常大。家居產業會生出5家、10家過千億、甚至幾千億交易規模的公司,是很大可能的。”三維家另一位創始人,目前主要負責“至愛智家”項目的黎保生向記者表示,至愛智家作為三維家的子公司,接下來會跟更多的外部的供應鏈、技術團隊做深度的合作,并以至愛智家做獨立的上市主體為目標。
(小標)不作惡的森林法則
常言道所謂的“叢林法則”是“弱肉強食”。但在蔡志森看來,在工業互聯網視覺下,更重要的是不作惡、齊協作的“森林法則”。
目前已經基本摸透家居行業工業互聯網玩法的蔡志森表示,與消費互聯網比較,重度垂直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特點。而且與消費互聯網比較,工業互聯網還有“森林法則”:不是一家獨吃,而是像森林一樣,多個業態彼此互相協同。“在森林業態,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付出和勞動價值獲得回報。這是價值觀的問題。”
為了履行“不作惡”的價值觀,三維家的數據除了全行業開放,并協助大企業做自己私有的大數據中心。此外,三維家推行數據脫敏,禁止抽取個體隱私,只允許調用群體公共數據。而這些脫敏數據,三維家會跟BAT做數據交換,最終目的還是推動行業發展。
“三維家更多是在底層,就變成一個基礎設施一樣,就是水跟電,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這個產業。”蔡志森如此表示。